查看原文
其他

政医产研投多维探讨: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的金鸡湖经验

BioBAY
2024-10-10



11月16日下午,由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医学界联合百济神州、bioSeedin柏思荟举办的“穿越达尔文之海——医疗创新成果转化闭门研讨会”圆满结束。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仍然相对较低。其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科研与市场之间存在鸿沟。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往往更加关注学术价值和科学发现,而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


第二,政策环境对于研究成果的转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科技型企业发展等。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和研究成果转化的动力。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如研讨会、媒体报道等,将科技成果推广给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


总之,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是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科研与市场的合作,改善政策环境,加强科技成果宣传与推广,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为此,11月16日下午,由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医学界联合百济神州、bioSeedin柏思荟举办“穿越达尔文之海——医疗创新成果转化闭门研讨会”。在本次研讨会中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章鸣林,百济神州副总裁、全球转化研究及转化医学负责人沈志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雷娟,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朱学军,应世生物转化医学高级总监张宝袁,衢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陆炜,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秦颂兵,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院长陈彦,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颖,衢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叶金林,启明创投执行董事、合伙人陈侃,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刘艳艳,元生创投董事总经理高见,普华资本合伙人李杨,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于翔,斯道资本董事袁媛共同探讨这一重要课题,为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贡献智慧和力量。


01

凝智聚心,科研成果转化的从0到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

刘伦旭



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转化医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医疗创新成果的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通过邀请来自政府、医疗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度分享和交流,希望能够为推动医疗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帮助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



人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定是从革命的实践当中来的。以自身经历感悟到医学转化的两点,第一:做基础研究的人十分重要,第二:要不停地研发新的生物技术。


另外在内卷的环境下博弈的是先机和风险,关键是要在转化医学方面下功夫,在这方面靠的就是跟医院深层的合作,不断把医院等医疗机构与产业界的桥梁搭建起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王伟林



如果要向华西、北京协和、上海中山这样的医院靠近,能够并驾齐驱的去做事情,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抓牢创新,看有没有创新的基础。
现在医院的创新文化不仅仅是看病怎么看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看人家不能看的问题,如何来制定指南的问题,如何要有成果的转化的问题
在临床上这么多年,也深有体会,“癌症之王”不是靠外科医生,而是要靠科学家、药学家带来有效的靶向药物才能够真正解决。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章鸣林



目前存在的痛点是企业、医院、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很弱,因此生物医药企业和医院之间的理念思路都需要变化一下,形成一个融合发展的态势。
近期我们通过参加闭门会议,充分听取各方的需求,致力于搭建生物医药企业和医院之间的桥梁,共享信息,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企业和医院之间的合作


百济神州副总裁 全球转化研究及转化医学负责人

沈志荣



《科学认知和技术创新赋能全球研发》报告中,沈志荣说到,今天的主题是“穿越达尔文之海”,在我看来新药不仅要穿越达尔文之海,在全球研发的态势下可能要穿越太平洋。
在百济做新药研发过程中,也有一些关于转化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在整个小分子、蛋白降解剂、双抗、ADC等等正在开展的项目的研发上,基本每年会有十个左右创新分子能够进入临床开展临床实验。这离不开和医院、研究中心一起去开展临床研究。同时,临床研究中心也能够提供很多患者,推进临床实验的进行。
在下一步的计划中,会开展更多的临床合作,并在临床前了解这个靶点是否与临床相关并有做的价值。另外,通过跟医院、学校开展合作,进一步使研发的药物与医院产生的信息有机融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雷娟



雷娟《医疗领域创新与转化的现状、困境与未来》报告中分享到,自2012年开始从事医院的成果转化工作到现在,明显地感受到这两年企业跟医院互动关注逐渐频繁,这对于转化工作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过去封闭式的研发转变为开放式的研发体系。


从转化的现状来看,像我们有800多项专利,但是能够真正走向转化的很少,死亡之谷这个现象在中国十分明显。


从华西医院的探索经验来看,所有的研究资源都是来自于临床,且研究资源持续扩大;另外通过建立大体量的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为我们从0到1奠定基础,才能源源不断的创新。


但仅有内部有这种体系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需求做精准的对接和匹配,构建产学研的合作生态,通过设计好一个共同的合作机制,一起共同前进,实现1到N的量变。


点评与讨论


bioSeedin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院长陈彦主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颖,衢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陆炜,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秦颂兵,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朱学军,应世生物转化医学高级总监张宝袁“凝智聚心,科研成果转化的从0到1”主题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朱学军首先说到,临床研究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尤其是第一个靶向药、第一个CAR-T、生物治疗细胞技术的第一个抑制剂、包括其他一系列创新,都是在血液科被应用实践后被广泛验证。接下来我们也会做更好基于临床发现的新的药物,从中医来源的药物进行研究。
应世生物转化医学高级总监张宝袁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基础的研究还是跟临床有很大的差异,未来可以考虑基础研究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转化也能够进行相对应的评价。期待未来医院在转化的角度能够作为优秀的桥梁基础,和企业联系在一起,把好好的项目、创新的项目提供给企业!
衢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陆炜讲到,我们衢州市人民医院近几年论文、课题,包括专利非常多,但是真正转化的还是比较少,有些专利发明虽然意义较大的,但是欠缺转化的经验。希望在现有的成果以及专利的发明情况下,有一个平台能够和机构、企业进行较好的对接。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秦颂兵分享到,从之前的合作经验总结来讲,政府在推动医药临床试验过程中,医疗机构、企业出点钱相互协作,这样医院的临床研究才有意义,对企业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对投资方也有好的借鉴经验。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颖最后说道,科研成果的转化我们甚至称之为破冰行动,但一个临床医生去谈转化还是很困难的。主要还是靠两个步骤,一是有强实力的基础研究,二是有平台。专业的事情还是得由专业的人做。

02

融合展望,科研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路径

衢州市人民医院院长

叶金林


刚才嘉宾以“科研成果转化从0到1”这个主题做了分享和讨论,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启迪。现在这部分我们主要关注医疗领域创新与转化的现状、困境与未来,以及商业化路径的现状与挑战。


启明创投执行董事、合伙人

陈侃



陈侃分享的《商业化路径的现状与挑战》报告中指出,转化路径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医院的转化,二是专利保护,三是医院药厂之间开展合作
现在对一个项目转化的成果的评价还是看团队,另外就是看技术平台是否有特殊性和产品的临床价值。好的成果最终要实现,还是要先达到上述各个要素。
而启明创投在生物医药方面也有很多布局,如果有成果转化,除了可以跟百济这样资金雄厚的药企一起合作,还可以在早期跟我们合作,最后达成与大药厂合作的目的。



点评与讨论


bioSeedin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刘艳艳,元生创投董事总经理宁高见,普华资本合伙人李杨,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于翔,斯道资本董事袁媛聚焦讨论:如何进行医院转化系统搭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缔结,专业人才培养和激励实现助力科研从方向尝试快速进展至项目成果?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刘艳艳首先说到,临床医学的成果一定是有意义的,从临床出发,进行多组学的分析到验证,成功率很大,但未来还需要把知识产权保护起来。另外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早期的研究成果怎么转化成药确实是一个盲区,因此医院从前端创造临床价值,后端去转化,中间这个环节还是需要相关的企业来帮助从而跨过死亡之谷。
元生创投董事总经理宁高见讲到,医院有很多好的科研成果,但转化的时候也避不开现实的问题,我认为可以把成果先面向产业界、投资者,再往下进一步做。另外,由于医院的科研、临床任务很重,但是如果每年通过专门举办专项介绍会找投资机构和企业研究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普华资本合伙人李杨分享到,在有一些科研项目转化之后有些深刻体会,一:不是每一个临床转化的老师都是有意愿成为一个项目的创始人或者CEO的;二:不是每一个科研转化的项目都可以独立制作成一个公司或者独立去上市的。
在这个过程发现介于科研人员和投资机构之间的中间人,像职业经理人、CEO或者是管理者的一个角色是比较稀缺的,而作为投资机构,考虑是否可以帮助老师们搭建整合管理人员的一个平台。
另外随着未来信息越来越透明,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要互相信任,信任问题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于翔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团队还是需要有一个职业经理人操办;投后管理,在合规性监管的问题上需要有一套体系
斯道资本董事袁媛说到,我们在做投资过程中也有发现一些问题,一:为医生配团队很难找打合适人选;二:团队里没有专业的人,会把一个好的项目idea做坏。原因就是在于国内的科学家对商业缺乏知识结构。因此从概念上可以通过培训还有沟通的渠道,从商业维度上改变医生的认知,但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SUMMARY

小结




通过本次“穿越达尔文之海—医疗创新成果转化闭门研讨会”能够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和普及,急需建立一个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转化。医疗机构、产业界致力于全面推动医学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推动卫生健康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为医疗服务提供转化成果的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bioSeedin柏思荟



责编:何文正
审核:任旭


推荐阅读

会议活动丨BioBAY园内企业免费参会!2024 xRNA 核酸药物开发与创新论坛邀您参与

会议活动丨下周四!穿越“达尔文之海”医疗创新成果转化多维研讨会邀您参与

会议活动丨11月25日!中国医药行业监管与合规高峰论坛暨紫金医药合规论坛2023邀您参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BioBA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